为深入学习郭亮村艰苦奋斗,造福后人的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在新征程中以奋斗姿态践行时代使命。豫北医学院赴郭亮村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申田裕、周艳琳的带领下,深入郭亮村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踏 “天路”:丈量绝壁长廊的奇迹
6月24日上午,实践团全体成员徒步穿越全长 1250 米的挂壁公路。这条在绝壁上开凿出的 “天路”,是郭亮村村民用血汗铸就的奇迹。行进途中,申田裕化身历史讲解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挂壁公路的修建历程。1972年-1977年,郭亮村民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带头,仅凭钢钎、铁锤等最原始的工具,历时五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这条生命通道。同学们一边倾听着震撼人心的故事,一边抚摸着粗糙的石壁,切身感受到工程的宏伟壮观以及开凿过程的艰难困苦。每一寸岩壁都诉说着村民们与自然抗争的不屈意志,每一处凿痕都镌刻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纷纷表示心中满是对先辈们的敬佩之情,深刻体会到这条 “天路” 背后所凝聚的心血与汗水。
攀 “天梯”:触摸往昔岁月的苦难
24日下午,考察团攀爬了旧时的出山路--天梯。在攀爬过程中,团队成员沉浸式体验了过去村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冒着危险在这条羊肠小道上艰难行走。申田裕讲解道:上学难、看病难、娶媳妇难等问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村民。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困境,郭亮村村民毅然决然地拿起工具,开启了凿山修路的壮举。当同学们气喘吁吁地登顶时,大家深刻体会到郭亮村村民曾经面临的艰难处境,望着脚下的悬崖峭壁,心中对先辈们的敬佩油然而生,更加理解了 “艰苦奋斗” 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聚 “心谈”:共话精神传承的使命
24日傍晚,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村委会办公室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交流会。会上,大家围绕挂壁公路与天梯的前后对比,踊跃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苗玉洁感慨道:“天梯见证了郭亮村的过去,挂壁公路则书写了郭亮村的未来,这两条路不仅是交通道路的转变,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邢凯乐表示:“郭亮村村民用双手创造了奇迹,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我们也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徐佳慧、郭煜雪、高枫桥等同学一致认为,郭亮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传承和发扬。申田裕在总结发言中鼓励队员们,要将郭亮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挑战,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实践,不仅让成员们深刻感悟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更将这种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为奋斗之路照亮方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将以艰苦奋斗精神为指引,永怀党恩、紧跟党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团队名称:太行薪火--豫北医学院赴郭亮村实践团
书院:豫北医学院羲和书院
队长:李好
通讯员:范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