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毕业生如何应对择业中的心理困扰
作者:时间:2018-06-12浏览次数: 8164

择业中有哪些常见心理问题?

1、攀比心理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特征不尽相同,所以在择业的目标上不具有可比性。然而,大学生大都年轻气盛,喜欢争强好胜,且有非常强的虚荣心,在择业过程中难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有的同学常常拿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特别是当看到与自己能力、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时,心里总有一个念头:“我不能比别人差”,尤其是学习好一些的毕业生更是如此,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没面子,会被人瞧不起,为求平衡,于是将自己择业目标定位过高,总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而又十全十美的工作。而相互攀比的结果便是不少人迟迟不肯签约,直到发现时,已经后悔莫及,这样的例子在大学毕业生中经常可以看到。 

2、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在就业期望值方面,不少同学定位过高,在对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发现,31.2%的同学要求月薪2000元以上,在就业单位意向上,部分同学一心把目标锁定在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上,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地方好,这种就业期望值也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毕业生往往表现得比较急功近利,在目标追求上,偏重实际利益的获取。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因此,在求职择业时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较高,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希望在工作稳定、条件优越、环境舒适、收入高、发展空间大,并且还要符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的单位就业。由于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没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接触过的单位过分挑剔,求全责备,甚至刚开始与用人单位接触就对其管理、待遇等方面提出许多不满和否定。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3、盲目依赖心理严重,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在2005年共同设计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有52.4%的大学生找工作依赖学校和家人,其中,有39.6%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通过网络找工作,36.5%的人通过由学校、导师向用人单位推荐的方式,还有15.9%的人请求家人和朋友帮助推荐工作。而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找工作的大学生只占19.7%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社会家庭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习之外的事情大多由父母包揽做主,致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的锻炼,从而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即使在择业时也不例外。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等、靠的依赖心理,不能主动地去参与竞争,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既不积极的参加双选会,也不主动收集任何有关招聘的信息,当别人为找工作辛苦奔波的时候,他们不做任何求职、自荐及应聘的准备,依然在做着自己的“白日梦”,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和家长,他们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最终只能使自己在择业中时时处于劣势,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

4、焦虑和恐惧心理,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自信 

C是来自农村的工科学生,毕业前,他内心常常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不安,以至于无法专心上课和做毕业设计。小C平时学习很用功,大学这几年成绩不错,还得过奖学金,但除了学习,别的方面都不行。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和交往。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工作,而他来自农村,没有一点关系,去过几次人才市场,但由于太害怕、太紧张,结果很不理想。

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在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之后,渴望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要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不仅需要真才实学,而且需要懂得自我“推销”,让别人注意到自己。而一些学生由于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在校读书期间又忽略了这方面的锻炼,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自然会比一般学生更紧张、焦虑,甚至像小C这样因紧张焦虑而影响了择业。

5、自卑与自负

小宁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不错,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他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上他;单位看中他的,他却看不中人家。快离校了,还未与一家单位签约。当下,他处在一种焦虑、犹疑、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内心十分矛盾痛苦。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不敢主动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大胆地参与就业竞争。这种自卑心理阻碍其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就业与择业。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还有一些大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过高估价自己,自以为学了很多知识,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不怕没有用人单位录用自己,不切实际的自我欣赏,择业时盲目乐观,自认为理所当然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认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胜任,严重脱离实际,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择业良机。这种不切实际的自负心理严重影响了就业的选择,造成毕业生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常常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机遇。 

6、利己心理严重 

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就业区域选择的方面,93.2%的同学期望毕业后能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仅有3%的同学愿意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一项关于毕业后期望到什么性质工作单位的调查显示:77.5%的学生把到公办、国有单位就业作为首要目标,而只有22.5%的学生愿意到“无保障”、风险大的民营、合资单位就业。在对就业违约的认识态度上,73.5%的同学认同“有签先签,保个底,碰到好的就毁约”的做法。

当代大学生在家庭中都具有较高的地位,是家庭的中心,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总考虑自己,不会太顾及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在择业时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张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获得理想的个人收入”、“我自己的感受如何”等等,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动力主要是来源于“将来谋求个人美好的生活”,而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追求个人发展这本身并无过错,应充分肯定,不当之处在于现在大学生追求个人发展大都偏执于自我需要。当代大学生敢于追求经济利益表明他们已经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忌讳言利的传统习性,但矫枉过正,现在有些人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并把金钱作为衡量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尺度,因而形成了功利色彩浓重的择业心理。

毕业生如何应对择业中的心理困扰?

(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完善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应该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知识背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等,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2、较强的能力 

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高分低能”,在大学生活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3、较高的素质 

作为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就必须有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保证充沛的精力和热忱。与此同时,大学生要有坚强、果断、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完美的人格品质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经受挫折和压力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竞争的社会。 

(二)积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试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根据所学的专业和方向,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去确定择业期望值。

2、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择业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能理智的看待择业问题,冷静的分析就业形势,泰然的面对择业竞争,乐观的摆脱择业挫折。 

3、为自己的择业角色进行定位

在择业中能否给自己的角色正确的定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认识要客观,一个合理的客观的自我认知是择业的前提。二是对自己的选择要实际,不会审时度势,盲目的要求高收入、低投入的工作是非常不现实的。 

4、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

大学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放低自身期望值,根据个人专长和社会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择业目标。

5、提高抗挫折能力

择业过程中的优胜劣汰是永恒不变的,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正确看待择业中的困难和失败,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

良好择业心态的表现

★ 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 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

★ 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

★ 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

      ★ 不怕挫折,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

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进行咨询,方法如下:线上咨询:关注新浪微博@三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灵氧吧(sqxyxlzx)”,通过私信发送咨询的问题;线下咨询:拨打电话3735525预约、前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面对面咨询。同时鼓励大家在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心灵氧吧(sqxyxlzx)”)表白自己,圆满结束大学生活。

心灵花园
Xihe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