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省日前制定的就业创业政策,河南高校毕业生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3年及以上,期满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申报职称时,免职称外语考试。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成才之路亦有多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不再纠结于是否在“体制内”和大城市就业,主动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比例继续增大。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紧张,但基层人才却十分匮乏。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增长见识和才干的重要渠道。“三支一扶”得到高校毕业生热烈响应,一些有志青年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和基层,既收获了难得的人生历练,也满足了基层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理性就业并不意味着放弃理想的就业。起点低不一定发展差。实践证明,基层不仅是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人生舞台,还是空间广阔、渠道畅通的人生阶梯。事实上,无论在什么行业、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踏实肯干,都能发挥出专业特长,都能赢得社会尊重。我们应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多元价值观念,不应以传统价值观评判现实的就业选择。相信在科学的成长观引领下,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基层,在“大我”的奉献中实现“小我”,最终获得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让大学生在基层及非公单位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这才是一个良好健康的就业与社会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持续关心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落实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从基层就业毕业生中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的比例,增强基层一线就业岗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