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大学回归六艺六教
作者:时间:2014-12-02浏览次数: 312

“教育不能是服务业,而应该是生产业,是精神生产业,是文化生产业,是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参与、一起生长、一起开启的文化生产、精神生产。”日前,来自台湾地区的林安梧教授在由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主办的2013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结合台湾教育发展现状对通识教育进行解读,并提出“大学不能违背通识与专才的辩证统一,该回到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六艺之教”的观点。

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现状不乐观

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书记、大学素质研究会秘书长庞海芍指出,目前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严重失衡,而通识必修课又没很好体现素质理念,通识选修课显得杂乱差,难以实现通识目标。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蒋香仙认为,当前不少人对通识教育存在理解误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来自波兰亚当密茨凯维支大学的Tomasz Ewertowdki博士还通过对比波兰的通识教育,与其他专家们交流了通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高校通识教育须优化发展模式

鉴于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会专家们都认为必须寻找优化策略,整合教育资源,以优化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模式。

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志宏博导认为,必须联合高教研究领域专家,追踪通识课程开课效果并调整课程计划,以维持足量的“活跃”课程,同时凝练优质教学资源,巩固成熟教学模式,建设通识类读本和教材,并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参与课程建设,加强校际合作。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教授则十分重视《大学美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大学必须通过加大力建设美育课程,方能真正落实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李宗桂教授则从媒介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积极探讨媒介素养教育对改善通识教育现状的重要作用。

通识教育未来出路:借助全媒体,走国际化之路

面临全媒体时代与国际化发展的“双重夹击”,大学通识教育路在何方?专家们明显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全媒体手段与国际化之路的融合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蓓认为在线课程的开放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国际化之路能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曹智频教授将大学通识教育论题置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进行讨论。香港岭南大学服务研习处助理总监马学嘉博士则将“服务研习”这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带入中国通识教育,希望以此促进通识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

通识教育
Xihe Academy